【非洲物流知識】免抵退稅計算辦法的原理是什么
問:我們是進料加工復出口企業,生產子午線輪胎,適應免抵退政策。計算退稅:①當月留抵時、退稅(留抵、退稅小者)、同時納稅申報表中退稅額沖減留抵額;②當月繳稅時、免抵、納稅申報表中不體現免抵部分。退稅同時減少留抵、免抵又不體現抵減,有點想不通、它的原理是什么?
答:生產企業出口退稅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免抵退稅辦法,另一種是先征后退辦法。免抵退稅辦法中的“免”是指免征出口銷售環節的增值稅。說得更通俗一點,那就是在出口的時候,不存在銷項稅額這個概念。出口的貨物是要消耗原材料的,原材料是有進項稅額的,出口銷售免稅,不存在銷項稅額,原材料的進項稅額如何處理?這些進項稅額可以用來抵頂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這就是“抵”。“退”是指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應抵扣的進項稅額大于內銷的銷項稅額時,應納稅額為負數,形成期末留抵,“期末留抵”和“免抵退稅額”(為出口額X增值稅出口退稅率)進行比較,退稅額為兩者的數額較小者,免抵額=免抵退稅額-退稅率。出口退稅退的是進項稅額,因此進項稅額就會減少,從而增大了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的貸方余額,所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在貸方。
免抵退稅辦法進料加工貿易出口的計算公式:
(1)當期應納稅額的計算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
當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折合率×(出口貨物適用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當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當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當期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適用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2)當期免抵退稅額的計算
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折合率×出口貨物退稅率-當期免抵退稅額抵減額
當期免抵退稅額抵減額=當期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
(3)當期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的計算
①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②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0
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為當期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中“期末留抵稅額”。
先征后退辦法是指對生產企業在貨物報關出口并在財務上作銷售的當期先按增值稅有關規定征稅,然后由企業憑有關退稅單證按月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的規定辦理退稅。生產企業先征后退辦法下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的計算公式: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銷項稅額+當期出口貨物的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征稅稅率-(當期全部進項稅額+當期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征稅稅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退稅稅率-當期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退稅稅率
總結:實行先征后退辦法是增值稅征稅額繳納得多,退稅額退得多;實行免抵退稅辦法是增值稅征稅額繳納得少,退稅額退得少;理論上說,免抵額就是實行免抵退稅辦法與先征后退辦法相比少繳納的增值稅額。